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真正复兴中国文化必须提升全民素质,认识到独特的中国文化不是口号和标签而是历史和教养。我们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性有这么大的反感,其实,在未完成现代的时代批判现代性,因为批判现代性而倡导回向传统文化,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追赶时尚和政治上的某种需要。我所担心的,千万不能因为这种紧张心情,让它不仅没有实现“中国文化的复兴”,反倒变成民族主义或者国家主义的学术形式和动员力量。
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 葛兆光(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)

什么是中国文化?中国文化如何才算复兴?复兴文化是为了中国认同吗?几年来,我一直表示我对某种现象的疑虑,即中国出现重返传统,强调国学,高唱爱国的趋向。我的疑问是,现在讲“国学”会不会窄化为汉族之学,讲“传统”是否会把中国文化窄化为儒家一家之学?过度强调中国文化复兴,会不会导致一种危险的极端趋向,即布热津斯基(Zbigniew KazimierzBrzezinski)在《战略思维》(Strategic Vision)中所谓的“崛起之后的自我错觉”?

历来我们将三个概念习惯性地混淆:一个是以汉族为中心的、语言、风俗和种族基本有同一性的“中国”,这是我们大多数汉族人一提起来,在头脑中马上会蹦出来的“中国”。还有一个是历代有效控制疆域的传统帝国,那是“王朝”,就像二十四史里面所记录的。再一个则是以现代中国合法领土为空间的一个“(多)民族国家”。很多人经常讲到的“中国文化”,实际上,不由自主地说的是汉族中国的文化,包括现在讲所谓“国学”,实际上还是以汉族、以儒家为中心的学问。可是,现在的中国疆域和民族,基本是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由大清帝国奠定的,是一个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加上汉,疆域很大的,多“民族”大“帝国”。

当中华民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这一帝国遗产,就让我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识面临几重困境……详见

毫无疑问,当下“中国文化”正面临危机,因为自从大航海时代之后一波又一波的“全球化”冲击,原来的文化传统其实离我们渐行渐远。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……详见

我理解,正因为文化有危机,现在中国有一个需要文化复兴的焦虑。特别是,当开放的中国越来越深地嵌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,有人在呼吁摆脱西方控制,所以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的复兴,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中国认同。

我的看法是,要期待中国文化复兴,第一,要期待中国自身在政治、制度和经济上的变革;第二,要对传统文化有真正的认识,并且能对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再诠释;再次,要理性区分文明与文化,不必把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看成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选项;最后,真正复兴中国文化必须提升全民素质,认识到独特的中国文化不是口号和标签而是历史和教养。我们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性有这么大的反感,其实,在未完成现代的时代批判现代性,因为批判现代性而倡导回向传统文化,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追赶时尚和政治上的某种需要。

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到……

全文详见: http://cn.hbr.org/2012-09-12/112121257.html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徐明

徐明

21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媒体、编辑

文章